1、 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2、《国学智慧与魅力演讲》 两天一晚(终身复训) (曾国藩的16字家训)。
3、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5、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6、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7、二是心到与心勤。在这点上,真正做到心上,进入到思想层面的,曾国藩是笫一人。曾国藩的解释是要用心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8、曾国藩出生于普通的耕读家庭,但他自幼好学,聪明且勤奋的他14岁便能熟读《周礼》、《史记》文选,在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开始他的仕途之路。因为曾国藩从平民通过勤勉逐渐步入仕途,并一直稳步上升,他深知勤勉的风气对于自己的发展和家庭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他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里的“勤"既是指勤俭,也指勤勉。
9、
10、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 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2、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3、曾国藩提出来这些理念,要求家族长辈要勤于言传身教,要亲自教授后辈知识与道理,曾国藩自己更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比如他的二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三儿子曾纪鸿则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对此一窍不通,但他仍尽全力去了解,给孩子一些学习心得与见解。他的儿子也是深受他的影响,常常亲自教授子女英语、数学、书法等,无论再忙都会抽时间陪在子女身边,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成长。
14、《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勤就不会穷困,家勤就不会短缺。
15、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16、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7、 以上可见曾国藩十分的俭朴了,而他的子女也一并保持着这种俭朴的家风,个个混的十分有出息,跟那些吊儿郎当的富二代十分不同。
18、 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19、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20、 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21、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2、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3、一方面,每个人,都不该自私,子女对父母有责,为官则对生民有责,为学则对社稷有责,知仁爱,才不失大道。
24、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2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6、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7、意思是: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28、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29、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30、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在饮食上,曾国藩不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满桌子山珍海味,而是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这怕是搁在寻常百姓家也十分难得;在居住上,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出钱让曾国藩把旧宅翻修一下,被曾国藩霸气拒绝。
3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32、0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33、物来顺应是指事情来临时,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你不管是逃避,还是拖延,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4、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
35、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3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7、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38、家庭成员要勤,家长也要勤。言传身教,亲力亲为才有示范效应,才有感染力。每天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家人和孩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39、不杨人过,思不语燕,还是班是,成思悔而快改。
40、曾国藩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小时候的勤奋好学一直到在军营中,要求着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和环境,都一定要早起,“闻鸡起舞”;曾国藩将勤发挥到极致,真不愧为“千古第一完人”。
41、 曾国藩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小时候的勤奋好学一直到在军营中,要求着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和环境,都一定要早起,“闻鸡起舞”;曾国藩将勤发挥到极致,真不愧为“千古第一完人”。
42、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4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44、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45、因为曾国藩从平民通过勤勉逐渐步入仕途,并一直稳步上升,深知勤勉的风气对于自己的发展和家庭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里的“勤”既是指勤俭,也指勤勉。
46、 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47、福生于清俭,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应酬,自得本心;俭于嗜欲,优游自得,自然有福。
48、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49、五是口到口勤。曾国藩还说过戒多言,矛盾吗?口到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训导。”规劝、训导是教育,本是对子弟的,现在扩展到了团队成员,上升到教育层面了,有社会教育的意义。
50、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51、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5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3、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第四代,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教育家;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曾氏五兄弟,香火延续至今已是第八代。近两百年,可谓无一废人。
54、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55、意思为:家族如果保持俭朴的良好习惯,能够兴盛,人如果能保持勤劳,那么就不会沦为贫贱。这句话,内容包含为人、处事、持家三方面,强调这三方面皆离不开“勤俭”二字。
56、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57、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8、 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59、另一方面,世上大部分的伟业,都不是一个人建立的,人生中许多转机,都是朋友提供的。但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别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之心而已。当你用豁达待人,以仁爱处世,自然可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6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62、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63、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4、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