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3、以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老师为总目标,1926年,陶行知提出了“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的口号。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该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亲自试验,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教育。1930年晓庄被查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
4、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5、“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6、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7、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8、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9、(1)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10、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再读关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受益匪浅,深受教育,也悟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14、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人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5、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17、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18、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或环境办学。
19、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20、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精神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内容了。
21、毛泽东评价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的评价是“无保留追随d的d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是宋庆龄的寄语;“当今一圣人”言出董必武;郭沫若的盛赞是“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泰戈尔赞誉“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这些评价几乎就可以勾勒出陶行知的形象。
22、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2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4、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25、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26、“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27、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2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29、局限: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系统传授。
30、alittleefforteverday
31、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32、前一段观看央视青歌赛,有这样一道文化常识题,题目大致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创办了育才学校,推行平民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请说出他的名字。
33、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34、遭遇此题的选手来自广西,大学学历,现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本以为她答此题应如囊中探物,关键是与选手的职业密切相关。可是参赛选手眼前一抹黑。显然这是不能用“人人都有知识盲点”加以原谅的。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居然不了解陶行知,或许只是偶然现象,但从中也暴露了时下教师队伍的浮躁病。不是吗?整日作出研讨教育的姿态,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却没有踏实一读陶行知,那些教育的真理不就在先生的言行里吗?如果我们不回避现实的话,就得承认,眼下的教师队伍里真正以陶行知先生为镜,用陶行知先生的“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的施教宗旨和师德修养自勉和勉人的实在不多。
35、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36、“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37、陶先生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38、由此看来,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因此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这些观点作为自己加分亮点。
39、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4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1、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42、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43、为了保证这五项目标的切实贯彻,大纲又详细制定了“生活的方法”,下分“个人生活”和“团体生活”。前者共29项,其中:
44、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4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6、助记:陶行知注入教学,行动起来,劳力又劳心。
47、淮安新安小学是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是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48、陶行知反对死灌死背死考,空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49、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50、“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陶先生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谈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我们的石像、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自己,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自己彼此崇拜的活人。我恰想以陶行知先生为镜,再解《陶行知全集》真意,再思为师为教甚或生活之正道。
51、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52、首先,陶行知指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学前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学前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反之,学前时期养成了坏习惯的儿童,其一生的发展都会受限。
5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4、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5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