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简短99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5-24 02:17:14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简短99句)

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

1、周有光在已进入耄耋之年后所写的《一代青年的引路人》文中说:“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的青年们面对国家危亡的心情愤激。可是中国往何处去?青年们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万分苦闷。愈老是引导当时青年们走出思想苦闷的一位影响极大的人物之一。我是当时受到愈老启发的青年之一。”

2、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d反动政府。”后来,李一氓曾将此事经过写成《高明的预见》一文纪念胡愈之。

3、新中国成立后,胡愈之身居高位,收入不低。但平时家中仍过着较简朴的生活,经常在经济上资助有困难的战友和烈士家属。他较大的开销是常与朋友们自费聚餐交往,这几乎成为他在长期统战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爱好。他对亲属管教甚严,要求公私分明,不允许以他的名义搞任何特殊。

4、在南洋时,胡愈之与一些富商侨领有交情,曾帮助战后聚集在香港的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文化人筹集资金予以接济。致使有人误以为在南洋他经济上很富裕。(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

5、其实,胡愈之在新加坡过的是相当简朴的生活。许多从香港或国外路经新加坡时到访的朋友,均由他负责自费接待。他和沈兹九居住的加东海滨的一幢简易小木屋,是由浙江籍爱国侨商陈岳书无偿借给的,自己并无积累的资产。后来,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我们去南洋时是两袖清风,从南洋回国时是清风两袖。”

6、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

7、“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知识。”

8、胡愈之经常去桂林国新社上班指导工作,还设法筹款为国新社盖了一幢新楼,记者们都把胡愈之视为国新社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但他在国新社内无任何名义上的领导职务,社长一直是范长江。

9、1931年1月,胡愈之回国途经德国,在世界语的《国际主义者报》编辑部留影。

10、此时,竟有人冒名“胡伏生”在别的刊物发表类似文章,为此,胡愈之在《生活》周刊登了条“伏生启事”,特作如下声明:“鄙人撰述关于国际问题的文字,均在《生活》周刊发表,此外并未为他种刊物撰文。近阅报载社会主义月刊出版预告,有‘胡伏生’所撰之文,当然非鄙人所作。胡伏生当另有其人。”这被当时传为趣闻。

11、1937年6月11日,苏州法庭开庭审讯救国会“七君子”。12日晚,胡愈之在听取刚从苏州回来的记者和家属汇报的同时,即挥笔起草《爱国无罪听审记》。为了赶时间,他采取边写、边刻印、边送报馆发排的办法。当时身历其境的胡子婴曾有过这样的记述:“这篇稿子的头已在各报馆排校,中段在路上,尾巴还在奋笔直书。‘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看到胡先生写稿的情形,方信确有其事。”

12、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3、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也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4、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5、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16、法捷耶夫(AlexanderAlexandrovichFadeyev,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17、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18、胡愈之在桂林时经常去国新社与青年记者们共同生活和学习,被当时社内一些20多岁的小伙子们尊称为“胡愈老”。作家兼记者谷斯范在其《文化巨星的陨落》一文中记载——

19、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第二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20、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21、“自北伐军攻克江浙,上海市民方自庆幸得从奉鲁土匪军队下解放,不图昨日闸北,竟演空前之屠杀惨剧,受三民主义洗礼之军队,竟向徒手群众轰击,毙伤至百余人……唯目睹此率兽食人之惨剧,则万难苟安缄默。”

22、鲁迅与近现代著名医学家、浙江医科大学创始人厉绥之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刎颈之交。三人1902年同赴日本游学,同班同寝室,鲁迅关于遗传学方面的医学毕业论文就是厉绥之帮他写成的。

23、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人之,不就,随部迁到北京。

24、两人的名字还一起排在当时的“日本支那名人录”中,鲁迅、厉绥之和钱均夫三人后来虽在不同学府,但大家仍时常聚首,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图。他们回国后,彼此还常相往还,情谊依旧。

25、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26、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由蔡元培、宋庆龄和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出面主持丧仪活动,胡愈之成为具体操办此事的实际负责人。事隔不久,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和史良被捕事件。 

27、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

28、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先后编辑过《萌芽》、《前哨》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

29、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30、那时能作出如此惊人预见的,实为世上第一人。

31、胡愈之的父亲胡庆皆是清末秀才,家中订有《浙江潮》《新民丛报》等多种报纸。1896年出生的胡愈之被称为“小报迷”,较早就关心国家大事,曾熟读谭嗣同的《仁学》。

32、1898年,鲁迅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二年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物学堂。

33、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34、竹内好(Takeuchi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35、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36、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41)

37、1918年期,鲁迅参与《新青年》杂志的活动。5月,发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8、1927年,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1928年主编《语丝》半月刊,并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1929年期,组织朝花社,编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出版《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等。

39、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40、《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青光书局

41、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

42、胡愈之文思敏捷,文理清晰,文笔流畅,文风淳朴,被郭沫若称为“做文章老手”,被邹韬奋誉为“文章万人传颂”。

43、在创作上,鲁迅主要是以杂文为武器,投身于反国民d文化围剿的斗争,同时也以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

44、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45、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46、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十个月,胡愈之就已预感到战争即将逼近南洋,他自1941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接连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六篇《论保卫南洋》的社论,阐述各种应对日本南侵之策。鉴于在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常能提出自己深刻和独到的预见,他也很早就被誉为我国文化界的“国际问题专家”。

47、他能鼓动朋友们跟他一起干,他善于发现朋友们的长处,并且能使朋友们发挥各自的长处。等到团体和杂志书刊初具规模,他往往让朋友们继续干下去,自己又开始新的建设。 

48、《世界知识》是胡愈之在生活书店亲自创办的心爱刊物。他在1934年9月发表的《世界知识》创刊辞中指出——

49、就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胡愈之应邹韬奋之约为当年10月10日出版的《生活》周刊撰写了第一篇文章《一年来的国际》。文中有这样的论述——

50、 胡愈之邀郑振铎、吴觉农等共七人签名,翌日由其弟交《商报》公开发表。周恩来曾对此作评价:“中国知识分子是有勇气、有骨气的,一二事件之后有两件事我一直不会忘记,一是胡愈之、郑振铎他们写的抗议信,二是郭沫若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是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大无畏的壮举。”

51、1906年4月初,鲁迅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1909年离开日本返回祖国。

52、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53、1931年1月下旬,胡愈之从法国回国,路经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回到上海后,他开始以生动优美的文笔撰写《莫斯科印象记》,先在《社会与教育》周刊连载,1931年8月集辑成6万字的单行本由生命书店发行,至1932年2月半年内连续再版5次。

54、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5、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56、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立刻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57、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58、1940年11月,胡愈之受周恩来派遣,应陈嘉庚之邀去新加坡主持《南洋商报》笔政,到任后不久就制止了《南洋商报》副刊和《星洲日报》副刊之间的笔战。通过其老友郁达夫和俞颂华,大力加强两大报系之间的联合抗日。

59、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60、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61、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62、到了晚年,在完全脱离工作岗位后,胡愈之仍然是书报不离手,甚至还打算学习数学和电子计算机。

63、考虑到全集篇幅巨大,每套印制成本约需20元,一般读者无力购买。为此,胡愈之想出妙招,将全集分为多种不同版本出版。普及本定价12元,提前预订者只需交8元;精装本定价50元,其中用精致楠木箱装置并刻有蔡元培书写“鲁迅全集”字样者定价100元。

64、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65、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66、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67、胡愈之平时把时间抓得很紧,经常为工作废寝忘食。在新加坡时,他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要超过15小时,很少有业余娱乐活动时间,这是我亲眼所见。

68、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69、1938年4月下旬,胡愈之由上海经香港、广州到武汉,向时任国共合作的军委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报到。在以郭沫若为厅长的政治部三厅任五处处长,主持抗日文字宣传工作。

70、为使此书及时出版,胡愈之发起成立以“复社”命名的出版机构,社址就设在法租界胡愈之、胡仲持家中。为了减少发行阻力,将原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改为《西行漫记》。斯诺专为中文版写了“序”,而且还提供了数十幅原版没有的历史图片。

71、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72、1933年,胡愈之应鲁迅邀请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胡愈之(左二)与鲁迅(左一)、宋庆龄(左四)等合影。

73、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74、同年12月初,张学良秘密探监会晤杜重远,杜向他转达由胡愈之提供的中共《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劝他下决心联共抗日,张为之心动。胡愈之获此重要信息后,因无法与当时的d中央取得联系,便亲赴莫斯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此事。 

75、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76、在新加坡被日寇占领时期,胡愈之夫妇流亡到苏门答腊避难,这长达三年半的时间,乃是其可供自己自由支配时间最充裕的一段经历。但他不愿虚度年华,发奋学习当地民族语言,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版的《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195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编纂了第一部《汉译印度尼西亚语辞典》初稿。同时,他还以给当地华侨少年讲故事的形式,用沙平笔名创作了生平唯一的一部以憧憬新中国为主要内容的科幻长篇小说《少年航空兵》(1949年由文化供应社出版)。

77、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78、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79、胡愈之是一位廉正勤奋、博爱慈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文化巨人,其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

80、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81、《西行漫记》成功出版后,胡愈之即与许广平、郑振铎等共同商议,由复社来承办《鲁迅全集》的编印出版。经共同研究决定:王任叔、许广平、郑振铎负责编辑,胡仲持、黄幼雄负责出版发行,胡愈之、张宗麟负责总体策划和筹措资金。

82、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83、全面抗战开始后,在上海濒临沦陷之际,胡愈之在1937年10月20日出版的《抗日》三日刊上发表《谨防疫病》一文指出——

84、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85、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扩展资料:文坛先声

86、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扩展资料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87、1948年8月,胡愈之夫妇奉命赴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从香港乘海轮北上。途经上海时,秘密登岸约会亲人胡德华、胡子婴等,从她们那里了解到当时上海已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88、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89、1935年5月,《新生》周刊因登载《闲话皇帝》一文触犯日本天皇,致使主编杜重远被捕。胡愈之负责与监禁中的杜保持联系,并共同向前来探监杜的东北军幕僚和将领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统战工作。 

90、1991年出版的由胡愈之战友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d的七十年》一书中,对胡愈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贡献作了恰当的评述。我写此文,除力图全面论述胡愈之感人的文化现象外,亦有意于让更多人了解胡愈之的历史真相,只是由于功力受限,恐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91、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

92、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3、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94、1933年5月,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特务暗杀后,邹韬奋被迫流亡海外。胡愈之因受到保护,仍能留在上海,遂替邹在幕后主持生活书店、《生活》周刊的出版业务。《生活》周刊被禁后,由《新生》周刊接替,继续坚持抗日救亡的文化传播。9月,胡愈之被中共中央特科吸收为秘密d员。

95、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96、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97、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98、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1928年3月,胡愈之被迫去法国留学三年。

上一篇:含有颜色的四字词语(简短38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有关鲁迅的名言句子(简短35句)
  • 西游记人物介绍(简短84句)
  • 马克吐温介绍思维导图(简短33句)
  • 鲁迅先生的资料作品(简短75句)
  • 荀子简介及生平事迹(简短72句)
  • 鲁迅名言大全摘抄(简短41句)
  • 笛卡尔英文介绍(简短95句)
  • 鲁迅名言警句短句(简短90句)
  • 我的偶像鲁迅先生(简短79句)
  • 鲁迅的诗词有哪些(简短49句)
  • 哲学名言励志的句子鲁迅(简短47句)
  • 交友宣言介绍自己(简短37句)
  • 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有书名的(简短69句)
  • 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和赞美鲁迅的诗句(简短47句)
  • 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简短(简短73句)
  • 关于阅读的名言名句鲁迅(简短92句)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鲁迅生平事迹介绍150字(简短99句)
  • 含有颜色的四字词语(简短38句)
  • 青春诗句唯美诗句(简短33句)
  • 全国廉洁典型人物事迹(简短82句)
  • 打比方的好处(简短63句)
  • 感恩父母的名言有哪些(简短39句)
  • 感恩名言佳句(简短77句)
  • 杨绛经典爱情语录(简短5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