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才。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6、(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7、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9、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朱子治家格言朗诵)。
10、狎(xiá)昵(nì)恶(è)少(shào),久(jiǔ)必(bì)受(shòu)其(qí)累(lèi);屈(qū)志(zhì)老(lǎo)成(chéng),急(jí)则(zé)可(kě)相(xiāng)依(yī)。
1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2、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13、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解读):这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15、●1个好父亲=200个老师,当爹的都好好看看!
16、《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7、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18、社会美德要遵循,诚实守信要崇尚,绿色低碳要倡导,黄赌毒害要远离。
19、最后,作为一位教师,“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要把所有好的德行扎在学生的心田里,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
20、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21、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22、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3、三Sān姑ɡū六liù婆pó,实shí淫yín盗dào之zhī媒méi;婢bì美měi妾qiè娇jiāo,非fēi闺ɡuī房fánɡ之zhī福fú。
24、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5、房子宽,路子宽,不如心胸宽;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心境好。
26、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7、(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28、●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29、(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30、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当饮水思源常念祖宗之德,逢年过节祭祖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笨,也不能不教导他读经,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接受圣贤的教诲。立身处世务必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不要贪图意外(侥幸)之财,饮酒要有节制不可过量(酒能乱性,酒醉醇灾,时有所闻,不可不慎!)。与肩挑货物的小贩交易,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看见生活穷苦的亲戚或邻居,必须温和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31、(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3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3、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3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5、(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3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37、(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38、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7a64e78988e69d8331333335343961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9、家Jiā门mén和hé顺shùn,虽suī饔yōnɡ飧sūn不bù济jì,亦yì有yǒu余yú欢huān;国ɡuó课kè早zǎo完wán,即jí囊nánɡ橐tuó无wú余yú,自zì得dé至zhì乐lè。
40、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1、(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3、 吟诵是一把钥匙,而且中国文化的精髓都在经典里头,实际上国学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于我们先人留下的经典里边。读通了经典,就掌握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主要精华。清代大学者戴震先生说过,"经之者,至道也","经"是整个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经典之内。"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谓"文以载道",是说经典文词是承载道义的关键。"所以成词者字也",能够组成一句话的是字,只要打通了字词本义,则可循序进入文化的殿堂。"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学习经典、阐释经典关键在字词。
44、(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45、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46、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47、秉乐善好义,承圣贤风范;树清正家风,扬中华美德。
48、(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0、 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5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5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ú)。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54、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