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简短87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6-09 02:04:34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简短87句)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2、海德格尔说,人在本质上比动植物更加冒险,有时大胆冒险甚于“生命本身”。“生命”在这里是指:在存在中的存在者,即自然。人有时比冒险更大胆冒险,比存在者的存在更具有存在特性。但是,存在乃是存在者的基础。凡比基础更加冒险者,就冒险入于一切基础破碎之处,即进入深渊。但是,如果人是意愿随行而随冒险而行的冒险者,那么,有时候冒险更甚的人意愿也会更甚。

3、海德格尔说,“真理”是一个崇高的、同时也是被用滥了的、几近晦暗不明的字眼,它意指那个使真实成其为真实的东西。

4、什么是形而上学?或者说形而上学意指什么?这是一个很深邃也很难阐释的问题,因此,我们无意大谈形而上学,而是要探讨一个特定的形而上学问题。通过此探讨,将我们自身直接放进形而上学中去。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使形而上学真有可能作一番自我介绍。为此,我们打算先提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然后试图展开这个问题,最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5、年轻人难以了解存在主义。“民国38年(1949年)以前,我对存在主义也不太了解。严格说来,此派思想非年轻人所能彻底明瞭”(《牟宗三晚期文集·存在主义》)。“所以存在主义虽然近年来在美国也很流行,却并非真是美国年轻人所能把握得住。”(同上文)“存在主义就有这么一句话:‘人是最不安全、最无保证的一个存在’,又说‘人是无家的。……存在主义这样说的人的无家性并不是单当作一个概念去了解’,而是要我们在‘存在的遭遇’中去作‘存在的感受’……教我们在这‘存在的感受’中正视这人的无家性,不得逃避、不得掩耳盗铃、不得自欺,过那虚伪(不真实)的人生。它是在这里让我们有一种存在的觉悟”(同上)。“存在主义亦只有天生注定要受苦的人才可以懂”。应该说要懂存在主义,亦可分为二个互为一体的层面:弄清概念条理与相应之人生体验。二者难以分离。人对存在主义一旦能感受到了,即是人生的一种惨状;其“真实的人生就是要把自己掏空,而觉得一无所凭籍时,才能出现”(同上)。此曰:“进入角色”。

6、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7、这种一针见血的批评,既尖锐,更引人深入思考。

8、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演员的诞生》说起……

9、下面引述牟宗三先生一段长文,即能大体上解答以上两个大问题。

10、“……在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时代”一词在此指的是我们自己还置身于其中的时代。

11、海德格尔认为,探索存在意义的工作不适宜在开端处就来阐发。只有凭借成形的存在概念,阐释通常的存在之领悟的工作才能获得它所必需的指导线索。借助于存在的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本身所包含的明确领会这一概念的多种方式,这样才能够弄清楚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2、其次,海德格尔在如何打破这一对象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将艺术进行现象学的悬置。悬置一词可以理解为将艺术进行抽离,单独搁置在一旁,在海德格尔看来,有关艺术的体系化知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艺术本质存在进行了掩盖与压抑,并不是先出现艺术理念进而从理念中框架性地创造出艺术,而是在艺术知识与美学理念建立之前,艺术自身早已存在,因此海德格尔主张将艺术进行悬置能够打破人们在固有思维中强加在艺术作品中为其赋予的观念语言社会性枷锁,仅仅将艺术作品作为独立现象本身来进行思考,从而使得艺术作品获得纯粹独立自主的存在地位。

13、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

14、“西方健康的哲学传统,二千年来其本质都是逻辑的、理智的或观解的(theoretical)。而这些,正是‘非存在的’(non-existential)形而上学、道德、宗教都变成理论的,只把握准了一些原则。这也就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特定和本质。存在主义却是反传统,将传统的哲学通通同为non-existential。因为传统哲学不能正视人的历史性、偶然性、不安性、无家性,却只凭空去讲那人的本质。流亡绝不是逻辑的事,亦不是理论或观解的事。流亡不是一些‘理’,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死交关。传统哲学却与人生毫无关系,只了解一些超然在人生之外的抽象的道理。由希腊至今,均是如此。甚至宗教也不能例外,都变成虚伪的、庸俗的。于是存在主义乃直指传统哲学说:你们是non-existential。此一大转弯,乃二十世纪不安时代中一个大贡献、一种反省、一个转换点。”(同上)。这是存在主义以“人生”的“存在”性,去拆解传统哲学的“非存在”性。如此说来,西方传统文化中就没有(或不曾存在过)“人生价值”(“人生存在”)么?当然不是,西方哲学仅是一种“逐物”的哲学,在此之外,尚有别样的“人生”性(尽管与传统哲学/数学·逻辑仍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西方的戏剧、文学、音乐、艺术等。

15、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16、海德格尔说,基础乃是某种植根和站立的基地。丧失基础的世界时代将悬于深渊中。即便有这样一种转变为这个贫困时代敞开着,那么,这种转变也只有当世界从基础升起而发生转向之际才能到来。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世界从深渊而来发生转向之际才能到来。

17、牟氏说:“其实西方根本无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于人生的智慧只能在其文学、音乐、艺术、宗教中蒸溜而得。此所以西方有名的天才思想家,当一接触到人生问题时,乃不得不离开他们西方传统之路,而转向宗教、艺术、音乐、文学,由文学情调而表现其思想——如尼采是”(同上书)。此路向,开其风气之先者是歌德之《浮士德》,与古希借的悲剧;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与19世纪的英国诗歌。应该说,牟先生的看法,大体是对的,但西方传统哲学(追物哲学)与其传统文学艺术,并非分属两个不同的源头,而是以“物”性统辖一切的,包括人的情感、道德。一旦离开西方传统哲学,也很难准确地把握西方文学艺术。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那“割一磅肉”的剧情高潮(“一”的智慧),明显是西方人的数理·逻辑智慧。正因为“西方根本无好的人生哲学”(本性在逐物),这也必然决定其“根本无好的文学艺术”。19世纪法国小说家,既有时代“总书记”式的巴尔扎克,也有“如实”的自然主义(实证主义的艺术向度)的左拉。此即是一种无可辩驳的反证。由此而延及于存在主义的“人生问题”,也必然统属于其大传统之下,它们仅是在“存在”(existential)与“非存在”(non-existential)之间的一种主观倾斜。

18、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的方法论也会存在着和一定的差别。相信大家都很受益海德格尔,我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会接触到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以及主张,海德格尔在整个哲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他把探究世界的本源的问题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19、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20、在海德格尔看来,自由被规定为对于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来说是自由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性陈述与之相称的那个可敞开者,是一向在开放行为中敞开的存在者。向着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让存在者成其所是。于是,自由便自行揭示为让存在者存在。

21、首先,海德格尔提出应打破传统思维中通过主客二元对立关系对艺术进行研究的固有思维,传统二元对立使艺术自身被置入客体这一角色,成为了生产美的艺术家和欣赏美的观众的共同对象性物品,海德格尔主张艺术研究应努力挣脱主客体关系的枷锁以赋予艺术作品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如果仅从对象性方式去理解艺术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对于艺术本质进行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过是作为对象性艺术在那段主客体关系中的意义所在。而并非艺术自身。

22、海德格尔认为,尽管存在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尽管这个问题依然晦暗和茫无头绪,但是,在今天仍然有必要重提存在问题。为此,海德格尔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存在”这个概念不可定义;“存在”是自明的概念。

23、并不是意愿的总体性才是危险,而是在只允许作为意志的世界范围之内以贯彻意图的形态出现的意愿本身才是危险。这种从此种意志中而来被意求的意愿已经决定执行无条件的命令了。这种意愿一经这样决定就已经听从总体的组织摆布了。

24、“烦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烦心活动的进一步引申。因为在烦心中此在不仅与用具打交道,还要与相关的他人打交道。如读书就要与写书的人,卖书的人,印书的人打交道,吃饭就要与种粮的人,做饭的人打交道等等。因此,“此在”的在世不是孤独的个人在世,而是与他人一齐在世,即共同存在,共同在世。但这种他人的在世、存在的意义同用具的存在、在世一样,也是由此在的在世赋予的,或者说也是通过此在的在揭示和澄明的。

25、本次讲座,马元龙教授将就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展开畅想,在存在与不存在间进行讨论,在时间的深空中展望,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哲学的奥妙。

26、命题将现成事物作为什么东西加以规定,这个“什么”是从现成事物本身汲取出来的。解释的“作为”结构经历了一种变异。当这个“作为”执行其占有被领会的东西的这一职能时,它不再伸展到因缘整体中。“作为”本来分环勾连着指引的联络;现在这个进行分环勾连的“作为”从意蕴上割断下来,这个“作为”被迫退回到和现成的东西一般齐的平面上。它向着“有所规定地只让人看现成的东西”这一结构下沉。寻视解释的原始“作为”被敉平为规定现成性的“作为”;而这一敉平活动正是命题的特点。

27、“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表”,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各位同仁。

28、存在论在此在的分析工作在其准备阶段中以这一存在者的基本结构即在世为主题。这一工作的切近目标是从现象上端出此在存在的原始统一结构;此在“去在”的方式及其可能性由此而从存在论上得到规定。对“在世界之中”的现象描述到现在依然是依循着“世界这一结构环节及在世的存在者在其日常生活中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进行的。

29、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用柏拉图的疑问开宗明义:“当你们用到‘是’或‘存在’这样的词时,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些词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的,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我们要把握存在,然而把握到无法把握之处。

30、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31、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以存在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他认为没有存在,就不可能有存在者。

32、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固执地孜孜于一向最切近可达的存在者。但并非是任何人都如此,只有已经绽出的人,人才能固执,因为他已经将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当作标准了。但在他采纳标准之际,人类却背离了神秘。人离开神秘而朝向方便可达的东西,匆忙的离开一个通行之物,赶向最切近的通行之物而与神秘失之交臂——这一番折腾就是误入歧途。

33、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

34、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35、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Dasein(缘在)”与“Ereignis(本成)”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

36、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37、上面的A式,仅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方面,但仍有希伯莱的神学(宗教)方面未包括进来。上文牟宗三之详论,是欠周圆的。仅是“纤巧形态”之哲学方法论难以解说存在主义得以发生的主要原因。纵观西方历史,神学到中世纪得到了绝对的繁荣,统治了近千年,但文艺复兴与英国革命工业的发展,实证与实验又摧毁了宗教神学的虚幻性。尤其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的打击、摧毁更为彻底。因之宗教神学的那种浓烈虚幻性成了哲学形上学的遮羞布。于是宗教革命、宗教改革迫在眉捷。纵观西方历史,自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内部,通过二种方式来消解宗教的“形上虚幻性”:一是康德在第二批判中,以“道德”(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绝对律令—道德)来消解融合它,其中介环节是“绝对律令”;二是发端于丹麦的克尔郭凯尔的存在主义,则觅取新路向,把传统宗教神学的形上虚幻性,消融于“人的存在”之中,这便类似宗教由“出世”转向“入世”的一种大转变。西方宗教的“入世”化转向,无疑地是得益于中国的儒家哲学的准宗教信仰系统的启示。中国血统连条的恒古信仰,既是信仰,更是生命之“血统的奔流”。存在主义的“此在”(Dasein)便承接于此,故有下面雅斯贝尔斯(1883—1969)的肯断:“整个来看,世界是不能信任的”,它指向宗教神学的虚幻性;但他又说:“但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有值得信托的东西”,它指向宗教的当下“入世”性,即“此在”的生命跳跃。

38、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海德格尔是第一位提出“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本书以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对海德格尔所关注的一系列哲学命题(如存在、时间、真理、艺术和语言等)进行追问与探讨,力图展现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全貌的同时,厘清思路构架和具体概念,突入各个问题的核心与实质。本书的意义在于有助深入理解海德格尔极富创见的哲学思想,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发端与发展、来龙与去脉,适合初学者和对海德格尔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与学习。

39、海德格尔生于十九世纪末,谢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的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但基本上是出入于高等学府和书斋。学习、讲授、研究、著述终其一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深刻的思想家。其著作富于冷静的思辩、清晰的逻辑和完美的结构。读其著作常常为其内在的深邃思考和折服人心的逻辑力量所打动。萨特则兼具学者和斗士的风采。虽说在学理的深刻、观点的创新上很难说能超出海氏多少,但在存在主义的传播和引起的广泛影响方面却又是海氏望尘莫及的。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不仅作为一名学者继承,推进了海氏的有关思想,还得益于他作为一名作家、戏剧家、诗人其著作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冷峻剖析之外还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另一方面特别是得益于他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作为一名人类自由的勇敢斗士而亲身参加多项社会实践。萨特早年应征入伍,当过俘虏,后来积极参加反法西斯侵略的地下抵抗活动。六十年代热情支持学生造反运动,并亲自上街讲演,散发传单,虽屡遭控告、拘禁而不屈不挠。但无论海德格尔与萨特有多少区别,二者无疑都是人类思想史天空上的璀灿明星,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辉。

40、最后,海德格尔从物的有用性进行切入以阐释他的存在主义艺术本质观,认为一件作品需要“无用”的时候才能真正使其艺术本质得到澄明自现。例如他所举的例子壶,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具有功能性的有用器具,但恰好也是人们仅着眼于壶的有用性而消解了它作为独立存在的事物本质,实际上一件壶的制作材料是泥土即大地,里面装的水即生命之源,壶仅仅是接住了器具的形状,但是连接了大地与水源是一件人类生存体验审美化的展示,但这都需要人们不再仅关注它功能性的一面而转为思考其无用性才能发现到的壶自身的观点。这里的壶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客体,而仅仅是作为它自身。

41、我们尽管能获得设想的“无”的形式概念,但绝非“无”本身。“无”是一无所有,在设想的“无”与“真正的”“无”之间不能具有一种区别,如果“无”还形成完全无区别状态的话。那么“真正的”“无”本身——这不又是那隐藏着的一个有所有的“无”的荒谬概念吗?如今,知性的诘难已经是最后一次阻止我们的寻求了。我们的寻求只有靠“无”的基本经验才能证明其为合乎情理的。

42、传统的真理,其意可以是:真理是物与知的符合。也可以说:真理是知与物的符合。但是,人们喜欢将上述定义表达为:真理是知与物的符合。这样理解的真理,即命题真理,只有在事情真理的基础上,也就是在物与知的符合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真理的两个本质概念始终就意指一种“以……为取向”,因此它们所思的就是作为正确性的真理。

43、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的扉页上,写着向胡塞尔致敬及非常看重与其的友谊。这表明,存在主义哲学,来源自现象学派。

44、海德格尔是针对“存在者”提出“存在”的。那末,在海德格尔心目中什么是“存在”,什么是“存在者”,二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45、中国文化是“道”的文化,中国哲学是“道”的哲学,其汇合于“人生”处,便是孔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人的一生,是追求“道”的一生(“一阴一阳之谓道”)。天道—地道皆汇合且落实于“人道”(仁/义)上(《易·系辞上》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道”处理什么?面对什么?那就是人与己的关系(即社会关系),孔子“春秋大法”,便是“律己以仁—待人以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己”一体,仁/义合一。社会者,人/己之和合体也。从“立人极”之高标,到“待己/待人”之“仁/义”一体,这是“个体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充分融合。以此比当今社会的危机,与存在主义之“去存在”感,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牟宗三说,西方在根本上无好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只存在于入世的“人生”之中,不存在虚幻、飘渺的世界中。

46、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

47、但是萨特赋予“自为存在”的功能、意义却和海氏有别。在他看来“自为事实上无非就是自在的虚无化,它是做为一个纯有的空穴包含在纯有之中”。换句话说,他提出“自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和“自在的存在”相区别,揭示人自身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存在者,即“自在的存在”的在的方式的存在者。人的存在方式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人的存在,他在分泌他自己的虚无时,使自己的过去失去作用”。这里“纯有的空穴”,“分泌虚无”,“使自在虚无化”,说法不一实质一致,都是指人的存在总是不断地否定自我当下存在状况,超越自己,通过否定自己不是什么,而宣告自己将成为什么,即“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或“将是”中存在的。换言之,“自为的存在”总是受制于自我的目的、未来,从未来出发而规定现在,它和自在的存在受制于过去,从过去、现在出发而确定未来的存在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48、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哲学不是源而是流。考察一种哲学,只能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去。对海德格尔哲学亦是。

49、《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

50、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33岁时成为德国马尔堡大学最年轻的哲学教授。期间撰写出版了重要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著作全集累计结集80余卷,无疑是思想界的瑰宝,他用思想证明了他的一生,对当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深远,因此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

51、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52、1957年,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5次演讲。12月和次年2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3次演讲。

53、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便在中国学界成为一种学术热潮与时髦,许多人根本就没有读懂,未知海氏哲学的本质是什么,便寻章摘句,为己所用,乱吹一通,包括若干专家亦如是说。

54、1958年,3月在法国埃克斯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5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的演讲。次年1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55、1933年,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一职。一年后,海德格尔辞去了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56、(2)萨特.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

57、归根到底,哲学研究终得下决心寻问一般语言具有何种存在方式。眼下对语言所下的定义不过是要指出语言现象的存在论“处所”是在此在的存在建构之内。

58、所有的解释都奠基于领会。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意义的概念,由解释分成环节的东西本身以及在一般领会中作为可分成环节的东西先行标画出来的东西,即是意义。只要命题奠基于领会,表现为解释活动的一种衍生样式,那么,命题也“有”一种意义。

59、不过,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沉沦还是异化,都并不是指此在道德上的堕落,也不是此在的偶然属性、偶然特征,而是此在内在的先天结构。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此在在世不是离群索居,孤寂一人,总是要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总是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体现“常人”统治的政治制度、法令法规、社会舆论、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约束,如果自我对此没有高度的自觉,自然会陷于沉沦与异化之中。

60、除沉沦外,海氏还谈到异化。实际上异化的本质仍然是沉沦,但相比之下它比一般沉沦的程度更深、更重,是说此在本己的在被完全掩盖起来的,甚至是走到与自我、本己对立的那样一种沉沦状态。

61、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62、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此在的存在——马丁·海德格尔

63、作者简介:劳承万,1936年生,广东省化州市人,美学家,原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任,现返聘为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康德—牟宗三”研究所教授。代表作有《审美中介论》(1986),《中国诗学道器论》(2010),《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2010)等。

64、上帝死了吗?传统的道德只是“一种有用的错误”?是“权力意志”造成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吗?科学知识有哪些局限性?人类的进化是已经完成了还是刚刚开始?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尼采的哲学提出来的。尼采对于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他对人类的心理、道德、宗教及权力均颇有洞察力:他预见了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符号论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都清晰地写在他的文章里。

65、在海德格尔看来,假使我们以统一的眼光将“命题”的三种含义合为一种整体现象,那么得出的概念就是:命题是有所传达有所规定的展示。不过这样定义“命题”,依然存在疑问,那便是我们将命题当作解释的一种样式究竟有什么道理?如果命题是这样一种样式,那么解释的本质结构必然要在命题中重现。命题是根据已经在领会中展开的东西和寻视所揭示的东西进行展示的。道出命题总已经活动于在世的基础之上。

66、在海德格尔看来,畏和“怕”不同。因为怕有确定的对象。或者怕某物,或者怕某人,总之是担心某一对象会给自己造成某种伤害。“怕”所表现的只是此在特定情况下的“当下状态”,而不是此在的“在本身”。畏与怕不同的是,不知道畏什么,“畏之所畏说明的是:进行威胁者什么也不是……但‘什么也不是’并不意味着无”。(1)(P23)这表明畏的对象不是现成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性。正是这种“畏”的情绪迫使此在去开展出在的整个境界,同时也使它有可能不受各种现成事物的制约,依照自己的意愿,处于本真的“在”之中。

67、当人们试图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存在论以及诸如此类的尝试那里讨教的时候,存在论的方法却始终存在问题。由于存在论这个术语是在形式上很广的含义下使用的,因此,循着存在论历史来澄清存在论方法这条道路本身就行不通。

68、  存在主义哲学,顾名思义,是探讨人的存在的哲学。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创始人是海德格尔,他颇受尼采影响。尼采推倒了上帝的价值大厦,宗教的价值沦丧直接导致了人类的归属感的丢失。人们逐渐感到孤独,自我的微不足道,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存在,考量存在的必要性。这个时候,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而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萨特。下面便讲讲萨特。

69、到底“人生价值”的图式是怎样的?它具有可知可解的线索吗?它具有一个可仿效的模式吗?牟宗三说,西方哲学追求的是“物本”(逐物哲学),基督教追求的是“神本”。其追逐、发展的路线与目标是:物本之神本化与神本之物本化,是其合流的“物极”特征。中国文化追求的既“非物本”,也非“神本”,而是“人本”,人本发展的路线与目标是:学圣人、“立人极”。何谓“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本”者,以树干比喻“根源”也。“人本”之目标是“立人极”,其图式是:

70、关注每一天,我们用身心感受存在;关注当下与未来,我们用尽一生思索生存。

71、因之,对存在哲学,不管在“概念梳理”上,还是“人生体验”上,中国民族的“立人极”与“春秋大法”,都是不可少的、且是更具透视力的参照系。学人们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存在主义“去存在”的诸多“纤巧”上,与奇特的神秘上,是很不得要领的。最后的结果,便是在似懂非懂的各类玄妙与朦胧中,达乎自欺欺人而心安理得。这是海德格尔哲学以“犬”说“虎”的麻醉剂与烟雾弹。

72、烦有“烦心”与“烦神”之分。前者是指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后者是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要说明的是“烦心”中的他物主要不是指与此在发生关系时的某种事物,而主要是指此在藉以与他物发生关系的“用具”。某种用具(即工具)的存在以它们为“此在”所用这种活动为前提。此在使用用具既揭示了“此在”本身的“在”,也揭示了用具的“在”,同时也揭示了用具所及对象的在。以此类推,通过用具的使用就揭示了与此在有关的其他存在者以及整个世界的“在”,由这里就不难引申出其他存在者“存在”的意义正是在烦心这种活动中由“此在”赋予的。

73、海德格尔认为,在追问“无”的这个问题中,知性起着一定作用,换句话说,我们只有靠知性的帮助才能规定“无”,将“无”定为一个问题。“无”是对存在者的一切的否定,是根本不存在者。我们在此却是把“无”置于有“不”的性质的东西的更高规定下。依照有统治权威而且简直碰不得的“逻辑”理论来讲,否定是知性的一种特殊活动。

74、“存在(是)”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这是从它的“普遍性”问题所推论出来的。定义的形式靠种属与类别,这显然不适用于最高的种属。我们不能把“存在”定义为“存在者”,令“存在者”存在并不能使“存在”本身得以规定,它既不能从较高的定义当中导出,又不能从较低的定义中归纳总结。传统逻辑的定义方法来自于古希腊存在论,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存在者”进行规定,但对于“存在”无法规定。

75、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远离了尘世,5月28日葬于其家乡梅斯基尔希。享年87岁。

76、个人以为,就存在主义哲学来说,海德格尔不如萨特更为完善、深刻和易懂。当然,萨特晚了海德格尔几十年。个人还以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表现的,是一战以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和无奈,但又没从根子上找到原因。

77、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78、对存在主义“嗤之以鼻”者。文章开头,即引出了英裔澳籍的哲学家约翰·巴斯摩尔的看法,“一来它(存在主义)对于当代英国哲学的主要倾向没有什么影响(A);二来……它始终被认为对伦理·宗教思想的一种促进因素,而不是形而上学(B)。在很大程度上,职业哲学家们对它嗤之以鼻”。“嗤之以鼻”的两个理由,是必然的,A点指出“它对当代英国哲学的主要倾向没有什么影响”,此即英国分析哲学与存在哲学的分离,不属同一哲学家族;B点,指出存在哲学仅是“对伦理、宗教思想的一种促进因素,而不是形而上学”,即是处于传统哲学背景之外的另一流派,是“别子为宗”。

79、1925年冬,马堡大学提名海德格尔担任该校的教授,但教育部没有批准,理由是他没有正式的著作出版。于是,海德格尔便将他对存在的多年思考所得,选其中成熟的部分写了出来,整理发表了。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一举成名的、20世纪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这本书在出版时有40多万字,但只是原写作计划的1/由于种种原因,后面的部分没有续补。但海德格尔宣称他后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基本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全貌。由于这本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80、让存在者整体存在,是解蔽着又遮蔽着的。绽出的此之在保存着最初的和最广大的非解蔽状态,即根本性的非真理。真理的根本性的非本质是神秘。非本质并不意味着是低于在一般之物及其可能性和根据这种意义上的本质的。这里所说的非本质,是指先行成其本质的本质。“非本质”大概是指那种已经脱落了的本质的蜕变。不过,在上述任何一种意义上,非本质向来以其方式保持为本质性的,从不会成为毫不相干意义上的非本质性的东西。

81、1946年,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创作了《诗人何为?》。第二年创作了《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出版了《柏拉图的真理学说》。1950年出版了《林中路》一书。1951年10月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82、在此的诸存在性质的分析是一种生存论分析。这就是说:这些性质不是现成东西的属性,它们在本质上是生存论上存在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整理出来。

83、如果说海德格尔只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基本本体论的一个有机环节,一个构成要素的话,那么萨特则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整个学说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存在主义本体论只是为其存在主义自由观服务的。

84、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85、因而B式,又可转换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借传统“纤巧”方法进入人生体验(C),西方哲学在本性上是“逐物哲学”而不是“人生哲学”,故西方的“人生哲学”不是正道的,而是偏斜的。一个民族的哲学必然统辖这个民族的文化。故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人生体验),必然先天不足,他们无新路可走,只好失陷于“去存在”与“非存在”的回归中。存在哲学之大方向不失为一种提醒与启悟,但举步时,却是歪歪斜斜,不伦不类。

86、海德格尔还认为,一门科学的所有老问题对象都以事情区域为其基础,而基本概念就是这一事情区域借以事先得到领悟的那些规定。因此,同样只有先对事情区域本身做一番透彻研究后,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真正获得证明。任何存在论,倘若它首先没有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将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不管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结底它依然是盲目的,并将背离它最本己的意图。

上一篇:暑假生活总结作文800(简短35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哲学三巨头van(简短56句)
  • b站哲学三巨头(简短69句)
  • 看哲学书的都是什么人(简短80句)
  • 哲学香蕉君(简短59句)
  • van哲学(简短20句)
  • 为啥哲学家都看不起女人(简短37句)
  • 世界著名哲学家(简短18句)
  • 人生哲学经典名言(简短67句)
  • 哲学小故事及启示100字左右(简短91句)
  • 哲学的句子经典语录(简短77句)
  • 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简短24句)
  • 海德格尔导论(简短24句)
  • 哲学小故事及其感悟(简短77句)
  • 哲学家图片(简短41句)
  •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短55句)
  • 哲学是什么梗什么意思(简短97句)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简短87句)
  • 暑假生活总结作文800(简短35句)
  • 有关顽强意志的名言(简短30句)
  • 2020最火的生日祝福语(简短86句)
  • 生活感悟句子简短(简短54句)
  • 苏轼20首宋词(简短48句)
  • 一到十的四字成语(简短37句)
  • 周瑜讨荆州(简短7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