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陶行知生平简介)。
2、一进学校的大门,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是盛开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嫩绿的小草在鲜花周围,默默衬托着花儿的艳丽。在大花园里的还有高大的杨树,翠绿的柳树,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的银杏。如果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麻雀,我一定会在树上建一个家,天天观赏者这里的花、草、树木。藏在树上欢快的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小花小草听着我唱歌,和我一起跳舞,那里多么欢乐
3、191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
4、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5、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6、在北大听潘守宇先生演讲-----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您心热眼湿、潸然泪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陶行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撒满人间! 教育为公,以大达天下为公。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父,全是教人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7、孔园的正中央是孔子塑像。孔子塑像面容慈祥,眼睛炯炯有有神,右手自然下垂,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孔子笔直地站在讲台上,他仿佛在告诫我们:好一人乃学习、天天向上,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讲台下刻着孔子的生平简介。塑像被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儿簇拥着,那些花儿烂漫地开放,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这些花仿佛都是孔子的学生,正在着手学习孔子传授给他们的儒家学说的精髓呢!
8、 “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d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9、明代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六七次,直到背熟为止。
10、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1、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2、晏阳初移民美国后,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念,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在他的协助下,菲律宾、加纳、哥伦比亚等欠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类似计划。
13、这十二要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诚实无欺。要谦和有礼。要自觉纪律。要手脑并用。要整洁卫生。要正确敏捷。要力求进步。要负责做事。要自助助人。要勇于为公。要坚韧沉着。要有始有终”。总而言之,陶行知认为,道德教育对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是做人的根本”,因此,一定要加强道德教育。
14、抗战胜利,陶行知来到上海,仍怀揣教育救国的梦想。他反内战、吁和平,蒋介石当局要暗杀他,而他却仍然和同事、学生们谈论着办学校、兴教育。最终,陶行知梦回晓庄……
15、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在晓庄师范的茅屋礼堂两旁有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陶行知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陶行知成名以后,生活依然俭朴,他曾自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自勉。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16、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7、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1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充分认识了中国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在陶行知看来,中国实行新教育30年,依然换汤不换药,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是“适应于中国国民全生活之需要”的,即提倡一种把鸟儿从鸟笼放回树林的教育。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考虑了一般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状况,尤其是考虑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十分不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
19、1936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20、储朝晖大学学的是物理,怎么对研究陶行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接触陶行知改变了我的人生”,储朝晖向记者讲起了他和陶行知的渊源——
21、操场的左上边是杨槐树,杨槐树开花了。前几天,米粒似的花苞还隐藏在绿叶丛中,一夜之间,这些花苞全都绽开了笑脸。雪白的小花一串串、一嘟嘟地挂满枝头。它们簇拥着,竞相开放,一点儿也不害羞。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校园里,沁人心脾。蝴蝶和蜜蜂也来凑热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花丛中窃窃私语。
22、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23、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事师表”。
24、又往前走,穿过篮色为主色调的篮球场,就来到了孔园。
2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27、1930年4月遭国民d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28、父母给他取名陶文浚,到了19岁,读大学期间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
29、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30、 老学庵
31、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2、 他说:“用小先生教人,大人跟小孩学,无形中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个个变为老少年。本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样一来,朝气必格外勃勃。前天在上海西区小学开小先生会,有一位小先生教一个八十三岁老太婆。又有一位孩子,教其德国母亲认中国字,写的故事均非常生动有趣。南京有一个丁广生小先生,教他父亲。他父亲有一天用笔画一个乌龟,画一角菱角。小先生不懂,问他父亲什么缘故。他父亲告诉他说:“我画着来玩的,这意思是说:菱角怕乌龟,乌龟爱菱角。”后来这丁广生便把这几个字写出来教他,父亲读的非常有趣。前天下午两点半钟,我未吃午饭,正想出去买两块烧饼充饥时,忽接西桥小先生来的信,我便坐在门外一个竹椅上拆开来看:有一位小先生教他六十二岁的祖母。他的祖母能读能认不能写字,小先生便代祖母口里说的意思写信给我,精神非常好,我看得饭也忘记吃了。在这许多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可以因小先生而返老还童,而得一种新兴的少年精神。”(原载1934年12月1日《生活教育》第1卷第20期)
33、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34、 陋室
35、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36、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37、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38、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原名文濬,曾用名知行,歙县黄潭源村人。
39、走进校园你首先看到的是大厅,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比黑板大五六倍的大屏幕电子屏,它常会播放一些通知,大厅里还有个陈列柜,里面陈列着一些精美的艺术品;电子屏的对面是海报墙,常常张贴着各种海报和拓展课的宣传画;大厅的柱子上装饰着一些仿真花草,让人有种置身森林里的感觉。从大厅往前是五环,五环的周围都是花草树木,五环的圈里是五项运动,分别是羽毛球、篮球、兵乓球、足球和跆拳道。
40、操场前面有几棵高大、挺拔、秀丽的大树。这几棵树像是守护学校的卫兵,一直站在那里。其中的银杏树很引人注目。一阵风吹过,银杏树那小小的扇子就不停地扇啊扇啊!发出沙沙的响声。我心想:难道是银杏树的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黑暗和寒冷吗?
41、具体谈及“怎么学陶行知”的问题时,储朝晖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显得有些无奈。他说,常常见到一些学校学习陶行知就是“唱陶歌,跳陶舞,造陶像,贴陶语”,而没有学到陶行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改造社会的精神之类内涵本质性的内容。甚至一些人违背陶行知“儿童中心”的儿童观,编出“太阳就是陶行知”的儿歌让学生背诵,这些以非陶行知的观念绑架陶行知的做法不只基层学校有,一些打着陶行知名义活动的个人和组织也常常由于对陶行知的无知而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