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我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向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2、我们激情,我们梦想,我们跨越,我们有年轻气不胜,理直气不壮,财大气不粗,无事也有畏,一生荣为虎。
3、 这一年,太平洋建设官司缠身。这些诉讼的原告,大多为各地商业银行,被告皆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或者下属企业,也包括集团实际控制人严介和。这一年,他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频频成为被告,财富迅速缩水;同时,历时两年多的ST纵横重组计划也宣告失败。
4、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侍员工第一人”之称。在国内首创BT(BT—BOT—PPP)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被内地媒体誉为思想深邃、理念新睿、语言精粹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大企业家。
5、红黄蓝幼儿园悲剧背后:严峻的管理危机、明星投资人上市前退出
6、据胡富称,严昊率领的苏太华系再入世界500强,以近4000亿营收额排名全球第156位。(严介和个人信息)。
7、收购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会使得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从而将一些好的市政项目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收购国企,已成为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严介和熟谙中国商界的潜规则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8、在严介和被推上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之前,始终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富豪,而他的一年之间从15亿增长到125亿。在人们眼里,这样的发展速度就是一个“谜”,而这个曾经的教书匠就更是一个“谜”。
9、这也成了中国最早的“BT模式”,宿迁一役后,严介和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自此赚得盆满钵满。
10、开始,他还竭力让自己相信病能够好转,但实际情况却在不断恶化。他的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瘫痪的症状在向上身蔓延。他的脖子僵直,双臂也失去了知觉。最后膀胱也暂时失去了控制。每天导尿数次,每次都痛苦异常。他的背和腿疼痛难忍,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稍一触动,就忍受不了
11、 在“债务门”风波后,严介和转让太平洋股份给其妻子,并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在2006年的经历可谓“中国企业家建国以来风暴最大的一场”。
12、彼时,团队预计会亏5万,但严介和依旧要干:“如果不亏,我这个苏北人能拿到订单吗?两眼一抹黑,什么人也不认识。”③
13、由于太平洋建设主营工程建设,严介和还被指为第一包工头。太平洋建设对外投资有甘肃太平洋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信阳太平洋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企业,曾因推出工程项目推荐“顾问费”惹出争议。(严介和个人信息)。
14、项目经理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手中有审批权,供应商和员工可谓对其是众星捧月。如果项目标的较大,且利润可观,有的项目经理可以做到呼风唤雨。特别是名气和实力雄厚的公司,巴结项目经理者更是多如牛毛。
15、事实证明,他所谈的,总是远比人们问的要多得多。
16、我做了20年企业,20年的辛苦加20年的思索,20年的实践加20年的创造,我用旅游的心态在踉踉跄跄中大步流星地一路走到了今天。
17、 他向我们回忆说:“当时标地是二十九万三个小涵洞。从一个饭店小老板手里面接过来的一个订单,已经是第五包了,人家管理费超了三四十个点,当时一下子赔偿了五万块钱可以把这三个涵洞做得很好,后来我想要赔就把他赔到位,既然赚不到钱总的赚个面子,既然赔了就赔到位。”
18、太平洋建设另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信息不透明。
19、温州是一个商业的奇迹,很多的管理学家、金融学家都在探究这个突然致富小地方,这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神秘地方,温州人的致富方法也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20、这样固有的印象,实际有迹可循。司马迁就曾谈到:“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21、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有点封建传位的意思,内部也几乎没有什么权利的交锋、争夺,就是“皇帝”决定传位,“太子”再年轻也能即位。
22、那些年水电分包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再加上他人脉关系也不错,干了有六年,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换了大房子,车子买了辆90多万的途锐。
23、 笔者亦有幸受邀。京西的冬天异常寒冷,但这没有阻挡屋内严介和激情洋溢的慷概陈辞。他手持话筒,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语速飞快、语录迭出的描述自己将如何诊断中国的中小企业。没有媒体有机会询问他,关于一年前那些风波是否彻底了结了。
24、严介和身上标签无数:苏太华系、庄严系创始人,《新论语》总撰稿人,太平洋商学院、五味书院院长、“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侍员工第一人”、思想家、企业家、哲学家、“中国BT模式鼻祖......
25、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双元制很像德国教育制度,不知道严介和是否和德国企业家有渊源。
26、有人研究他的发家史,才知道严介和不仅是一名商人,更是一位儒商的原因,其实这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27、厨房里的油瓶倒了,我肯定不会去扶的,会扬长而去。事后追究责任,查找是谁负责这个厨房,谁放置了这个油瓶,这样可以提高厨房管理质量。
28、1988年8月,怀揣着2000元年仅17岁的吴云前只身来到大连,18年后的他创建的大连百年城集团已成为业界瞩目的商业地产新秀。他的身上有着很多温州人创业成功的影子。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吴云前认为:“今天你有商业机会和经营能力是不够的,成功要看你是否有一帮专业的人才,还需要有社会资源,也就是现在讲的人脉资源的结合。”吴云前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专业的事情要由专家来做,自己的工作就是广交朋友,发现和组织专家,然后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后一起达成共同的目标。
29、大学刚毕业,因为要落户到太原,正好老婆去了山西省四建,于是把户口也落到了四建,虽然没有去上班,但是单位分的房子就是四建下面的一个小区,因为都是年轻人,认识了好几个四建的项目经理,有好几个项目经理一边在四建上班,一边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其中有一个朋友没有辞职,一边是四建的项目经理,平时给四建做项目,一边自己在外面接小项目,毕竟有四建的背书,人也特别踏实能干,从小项目开始干起,做完了甲方特别满意,口碑特别好,慢慢活越来越多,只不过资金有限,接的工程都不大。还有一个朋友,也是四建的项目经理,人也特别能干,也特别能吃苦,从农村出来的,刚到单位没几年,就在外面接工程,关键是利用了单位的资源,结果被单位开除了,没有办法去私企打工,做了几年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开始接小工程,现在也是个小老板,只不过这几年工程不好做,甲方老欠款,公司也做的不是很大。
30、还一顺原来是某装饰公司的项目经理,能力、资源和人脉没的说。多年的打拼也积累了近千万元的资本。后来自己转身老板,并接了一个三千万的酒店装修项目。
31、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很“生猛”的温州人,他的每一根头发都像无线电天线一样竖立着,迅速捕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然后用比电脑还灵敏的大脑,把信息及时地处理,手脚也随之飞快地活动,与此同时,金钱也就雪花般地飞入了他那只好像装着“吸金石”的口袋……善于利用关系资源的温州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的眺望广阔的商业猎场。
32、除了这个“三天理念”,严介和发明了“BT模式”,“零资产收购国企”,“培养了能力是年龄20倍的接班人”。
33、“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的收购哲学。“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一段话诠释了严的“假痴不癫”谋略和“取予之道”。
34、一个小一点的搞工程自己垫资百把万算少了的。所以,你得有钱啊。第你得扛得住现金流的风险。甲方不仅仅要你有钱垫资,后面你完工了要回款结算了,甲方拿不出钱不给你很常见,有钱不给你也不是新闻。做过地产项目的都知道,大甲方都这样的,要回款还要看哪家关系硬。所以你能扛得住现金流风险吗?投了几百万进去可能要好几年才能回款回本愿意吗?
35、严介和有一句名言:“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
36、你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这种人脉资源不仅对你在公司工作时有用,即使你以后离开了这个公司,还会发生作用,成为你创业的重大资产。拥有它之后,你知道你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你该打电话给谁。假设你是个业务经理,那么,你的最大收获就不只是工资、提成以及职务的升迁,更重要的是你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37、真正的命运转折是在1995年,严介和下海创业,创建了太平洋建设集团,他接手的第一个工程是在刘强东的老家,宿迁市政府大道。
38、2009年9月,马云突然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位创始人集体辞去元老身份,阿里巴巴将改用合伙人制度。蒋芳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
39、2002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40、父亲告诉我,往往是老师喜欢的孩子都是后来给老师不喜欢孩子打工的,我就做老师不喜欢的孩子。
41、再说回严昊,严介和对严昊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其进大学校门便开始:
42、严介和注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实际掌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正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鱼得水之际,他又把精力投向了一个与其主业毫不相干的产业——教育。
43、项目同时也是融合高层论坛,院训讲学,文化智造,思哲并蓄于五味体系的文化综合载体,是集会议、论坛、展示、书院、接待、办公、餐饮、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44、人真的要量力而行,有时候看着各种条件具备,真到了实际做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难处。
45、在宝万股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严介和曾公开批评“王石的傲慢与偏见”。
46、但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精神上的折磨。他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一个卧床不起、事事都需别人照料的残废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最初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罗斯福毕竟是罗斯福,他依然受着痛苦的煎熬,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和妻子埃莉诺开玩笑。他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绝不把自己的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允许把自己得病的消息告诉正在欧洲的妈妈,以免母亲牵肠挂肚。当医生正式宣布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时,妻子埃莉诺几乎昏过去,而罗斯福却只是苦笑了一下。
47、1960年,严介和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淮安平桥中学的教书匠。1986年,因第二个孩子严昊超生,严介和不但被罚款8万元,而且失去了工作。
48、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为严介和开阔了眼界,也为他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奠定了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
49、俞敏洪还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东方学校也是人尽皆知。
50、 严本人事后对我们解释说:“外界说我因债务被限制出行,相反2006年我出了好几趟国。外界说我是被告,实际上我是因为担任担保人因连带责任而成了被告,不是第一被告。”
51、 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丢了饭碗,但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让他得益。多年后,出席无数次演讲时,他还提醒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懂政治!不懂政治的企业家,做不了一流的企业家。”
52、企业家群体是先才后德的,不讲才而讲德,那就是“无才便是德”。这与“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不矛盾,先小成而后大成。
53、严介和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里世世代代出的都是读书人,他也不例外。学成之后,他听从家人建议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寻找自己人生意义。
54、“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莫言竟然比我先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有些难过,那只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所以我会向经济学奖冲刺。”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发言里,严介和尽管口无遮拦,但他对于数据似乎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55、该集团于1995年正式成立,是一家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企业,所以很多人也调侃严介和的成功是一个从包工头到世界级富豪的蜕变。
56、严介和的人生道路,很多人看了都会感到由衷地佩服,当年的他能够为了真爱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能够为了孩子从头再来,这样一个有魄力的丈夫、父亲,如何不让人敬佩。
57、对有明显潜能的人才,因非品质的犯错误,可以不处分,而且提拔使用,迫使他不犯重复性的错误,并且加倍努力,立大功,补小过。
58、“五味书院”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总部园区。本项目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政府或地产开发项目,概括来讲:五味书院项目是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严介和总结人生和事业,以“酸、甜、苦、辣、咸”五味映射人生百态,体现其独特气质和办事风格的高标准、高投入的总部园区。
59、不管是在创业初期的“开荒牛”,还是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里巴巴完全是被疯狂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所吸引。无论是挑战也好,梦想也罢,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东西鼓动自己,来到这里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一眼可见的前景,而是因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不知道未来的巨大的梦想。正因为有太多的变数,反而使马云和阿里巴巴讨得了这帮天才的欢心。正如马云在接受某个媒体采访的时候所说:如果一个决定是100%正确的,就没有执行的意义;如果一个决定引起极大的争议,才值得去执行。马云一拍脑袋认定的事情,每每引起无数人的争执,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却吸引了众多的顶尖人物。
60、大多数工程队都忙着拉盖楼的生意,而严介和却盯上了政府一手操办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正常途径,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没机会做这样的工程。于是,他就到处打听有没有人不肯干的基础设施工程。
61、严介和认为收购资金可以考虑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收购的500亿是总资产,因此在收购时就要减去负债和安置企业员工的费用;另一方面,收购款是分期支付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安排付款节奏来维持企业的现金。严介和收购国企的雄心壮志并未因外界的质疑而有任何的动摇,正在疾步扩展规划中。
62、这段视频在网上流传之后,有人对比严介和的“电梯理论”也把老板分为三种:
63、 “我做到这个份上,再谦虚就是装了”
64、解释很有意思:太平洋就像古代名医华佗,服务于政商两界,并且为之把诊问脉,解除疑难杂症。
65、而“思想家”、“哲学家”严介和,也为马书记阐述了自己两个深邃见解:“优秀的都是简单的”,商水的发展要“从大招商走向招大商”,“不是爱拼就能赢,会拼才会赢”。
66、严介和1960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如今看来也不过花甲之年,别看他一副其貌不扬,低调内敛的模样,他背后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可是令人心生震撼。
67、正如开篇所说,老板赚的钱是赚的管理钱,而不是项目本身的钱。善于设计模式,而不是局限于一个项目如何做。
68、其实有很多人在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往往会说一些如果能有相同境遇一定也能成功的话语。不过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其实大部分普通人在成功人士的人生“转折点”上,不一定有胆量做出和人家相同的选择。
69、 ——严介和
70、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
71、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
72、我们太平洋没有任何‘原罪’,我们的第一桶金来得非常干净。我们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东西。
73、2017年1月17日,在太平洋建设的官网上刊登着这样一条新闻:
74、 一方面,严介和频繁从地方政府手里拿单,被人揣度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地方政府有不寻常的关系,他对此频繁辩解称:“其实,太平洋和政府之间从来都是阳光下的交易。和政府打交道,你必须吃透它,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我们已经从当年的扑朔迷离,走进了政府的深深庭院。太平洋不否认有政府官员向我们索过贿,但太平洋不愿冒政治风险,这样的项目情愿不做。全国这么多交通系统的领导出事,我们太平洋没有被纪委找过一秒钟。”
75、彼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计划建设一条市府大道,但该市财政一时间无法负担。
76、严介和则向外界表示,考虑到企业负债等因素,并购500亿国资所需资金可能远远小于500亿,而太平洋集团在基建项目上收益较多,应该可以应付这笔开支。而基建资金是滚动使用的,以太平洋的实力应该没问题。收购用的大多是自己的钱,不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77、 在不久前接受我们采访时,他描述了自己关于商学院的计划,“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比如说学生的标准,并不是说商学院就要门槛是25万或者20万。拿出钱来的往往不是理想的学生,而恰恰理想的学生往往就拿不出钱,这就是我们悲哀。”而在他的商学院里,“没有钱我还照发工资在这里读书。包括在这个学校教师的老师也是,没有大企业高管五年以上经理的人是不可以到这个学校当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