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含牧童的诗句
1、三尺寒光射斗牛,镆铘提处鬼神愁。——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
2、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丘为《题农父庐舍》
3、《人文安徽》|东方煜晓3252281753@qq.com
4、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金庸《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
5、烟光牛渚外,秋色雁行边。——蒋冕《题画》
6、最忆士行修战具,九牛无恙岭南船。——陈子升《度虔州》
7、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当然,清明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8、——宋 雷震《村晚》 翻译: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回去,口着吹着短笛。
9、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高启《牧牛词》
10、《文艺评谭》|王永兵aqwyb@qq.com
11、猎鹿图飞步凌云八千里,多少年来无劲敌?多少干戈化玉帛?多少腐朽化神奇?讲诗论经雅意高,寻幽探微破天疑。嘉峪关上存故迹,犹记当年猎鹿时。
12、桃花盛开时,因其灿若云霞又不失端然贞静,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物象。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3、翻译:牧童到哪里去了?在牛背上睡着了。
14、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5、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韩愈《石鼓歌》
16、剩欲学为牛渚咏,只愁笑杀绮裘翁。——赵蕃《生米矶之至德观余旧游也尝有题钓矶胡柏七言》
17、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18、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黄清泰《水沙浮屿》
19、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往家里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20、接下来的诗句就极有画面感。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似乎没有应答,只是随随便便用手向远处一指,此刻读者的思绪便也跟着牧童手指的方向,飘向了烟雨迷蒙的远方。远方有什么呢?一座杏花环绕的村落便遥遥在望,纷纷细雨中,一面酒旗正在迎风飘动。
二、
1、那片伴随自己长大的田野,山川,池塘;那些长满青草的田埂,麦田里戏水的鱼儿;雨天里,跟着牛后面行走,一脚一个牛脚水窝的嬉戏。连同那些一茬换了一茬的“放牛娃们”,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我视野的深处。只有在许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鲁迅当初离开百草园,为何对那些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念念不舍!
2、欢迎大家惠赐精品力作!
3、(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 皷腹台前成现句,牧童也解倒骑牛。——宋 释心月《钱泉都庄偈》
5、你好,欢迎听六爸节气读诗。
6、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便是一首关于牧童的诗作,不过相比于那些描写牧童闲适自然的诗,这首诗中的牧童却很是调皮,让诗人很是抓狂。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小诗。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8、细细品读这首小诗,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趣又有水平。全诗却极有画面感,尤其是对于牧童调皮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跃然纸上的艺术效果。读最后一句原谅更是让我不厚道地笑了,这结尾的转折实在是有趣,很像当年我们在学校因为调皮被老师叫家长,结果家长不在一样。虽然时空转换,但是这样的趣味性却是共通的。
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 袁枚《所见》
10、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11、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孔平仲《禾熟》
1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3、师:依老师看来,这一对小童是两个笨笨的、傻傻的小孩。瞧,放着好好的船桨和船篙不用,却用一把油纸伞来使风,不管怎么说,利用伞带来的风力肯定不及撑篙和划浆的力量大,船肯定行驶得很慢。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们怎么看这两个孩子呢?
1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15、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6、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17、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18、从我读书起,一直到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那是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初,江淮东南一带,每年夏秋之交,正直夏粮收割,晚稻秧苗插种之际,世称“双枪季节”。每年立秋之前,晚稻秧苗必须插种完毕,错过这一天,秋粮收成就会大量减产。同时,立秋之前十天左右,夏粮才能成熟收割。于是这最多两个星期的时间,农村的田间地头就成了“双枪”的主战场。此时的农村,无论人还是耕牛,都是战场上的主力军,哪怕你每天累的筋疲力尽,第二天必须继续鏖战,直至立秋过去。
19、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20、第三首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三、
1、牧童眠向日,山犬吠随人。
2、去年漾水漂流者,已望牵牛向碧空。——汪应铨《清镇县七夕》
3、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遇上了一位牧童,前去问路:“具茨山在哪?”牧童告诉了他。又问:“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牧童也告诉了他。黄帝惊奇他什么都知道,于是就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影响马群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
4、今日旗亭折杨柳,龙泉如虹射牛斗。——黄仲昭《壶山惜别送郑惟廉归常山》
5、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6、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7、谁人得似牧童心,出自唐代卢肇《牧童》。原文: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译文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趴在牛背上睡着,周围满是秋声。在路上时不时还吹上一首曲子,根本就不担心有没有知音来欣赏。
8、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杨朴《七夕》
9、牧童牧犊畏虎欺,挽弓逻之不敢离。
10、三候虹始见。是说清明时节雨后的天空就会看见五彩缤纷的彩虹了。
11、释义: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2、《国学讲堂》|东方煜晓3252281753@qq.com
13、“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四》)大意是:春草,绿色,挺树,夏凉。牛羊无需驱赶,自回村巷。孩童烂漫,不识达官显贵。王维关注的是位高权重背后的隐逸生活。
14、《校园作家》|谢家公主527550329@qq.com
15、下阙描写的是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这是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家庭。“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年龄大些,看来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他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年龄不大,只能做些辅助性的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养鸡的笼子。小儿子很顽皮,也最天真可爱,只知道成天玩耍,他悠闲地卧在溪边剥着莲蓬籽吃的模样儿,非常逗人喜爱。“无赖”,指小孩子调皮,不干正事,是亲昵的口吻。此处“卧”字使用确实是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短短的文字中,透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我们仿佛来到了充满情趣的田园人家,鸡鸭成群,荷叶田田,令人陶醉。
16、古人认为,这个时候,自然万物生机尽显,清秀而明净,所以把这个节气称为“清明”。
17、古诗词的情趣不是靠理解诗意所能体会的,而是通过把握诗词的意象来领悟的。“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创造意象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以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那么,读者要把握诗词的意象,也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还原和再造,以融入意境,真正地领悟其情其趣,产生共鸣。
18、常驱牛趁机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孙应时《读通鉴杂兴》
19、师:谁来读读《牧童》?在吕岩的《牧童》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2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大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体现了牧童的悠闲,描写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四、
1、杜牧的这首《清明》也许是太过有名了,以至于“杏花村”三个字在后世竟成了各地酒家争抢的雅号,也以至于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觉得,清明给人感觉总是一片细雨纷纷,而没有雨,清明总会少一些怀念的味道吧。
2、傍晚散步,看到野地里两头水牛,悠闲地啃噬着青草,视线就被吸引过去。现在的乡村,能见到水牛,还能这么自在地在田野里吃草,是很难得的。
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刘驾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4、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5、相机引导分别以诗人的视角用欣赏的语气和以自己的视角用羡慕的语气朗读诗句。
6、师:翁媪为什么所陶醉?“茅檐低小”,说明他们生活很清贫。清贫的生活,哪来的幸福和快乐呢?
7、学生自主研读,再互相交流启发,然后组织师生对话。
8、《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0、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1、牛渚谁逢临汝郎,参军暂肯佐戎行。——叶梦得《次韵答激仲》
12、片断设计举例一(《舟过安仁》)
13、牧童来往如平地,骑得吴牛入水行。
14、在这首古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我们能够看得出其中运用了多个数字,“六七里”、“三四声”,展开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充满田园牧歌般的美丽的意境世界。
15、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6、AdrizzlingrainfallsliketearsontheMourningDay;
17、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18、米家袍笏风流在,牛相亭台景物分。——黄衷《庭石歌》
19、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0、清明时节,本是家人团聚,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日子,而诗人偏偏是孤身一人赶路。
五、
1、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2、然而,记得小时候,我乡却很少有人家种植桃树,就连桑树、柳树这些稍显婆娑婀娜的树种也很少在自己的庭院里栽种,或许是受“美好者,不祥之器”谬论的影响吧。
3、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4、古人为何爱用“牧童”作诗?
5、豪客椎牛昼杀人,弯弓笑入长安陌。——申涵光《春雪歌》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7、尤其是这首古诗当中的第一句,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天苍苍,野茫茫。这是一个宏大的场面。此后的这一句唐诗,是从听觉来描写所看到的意境世界。晚风当中牧笛声声,悠扬悦耳,带给人们以轻松闲适的感受。
8、不学田舍翁,广置牛庄宅。——寒山《诗三百三首》
9、物我元须各安稳,自苫牛屋织鸡栖。——陆游《初冬杂题》
10、牧童:(遥指)杏花村。
11、卢舍满眼麋鹿场,牛羊绝迹靡无薮。——邓炳《左州元恶就擒州印复还偶成》
12、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3、牛郎只在河西住,乌鹊为桥早晚成。——王佐(汝学)《问汉亭》
14、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宋 黄庭坚
15、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秋日山行》
16、所以,踏青游春、扫墓祭祖是清明的两个重要习俗,自古如此,传承至今。
17、《散文精选》|岳崇秋chinafjs@1com
18、清明时节,天气十分多变,有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有时春雨纷纷,绵绵不绝,而诗人偏偏遇到的就是个下雨天。
19、客满烧烟舍,牛牵卖炭车。——卢延让《雪》
20、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六、包含牧童的诗句
1、每一首都灵动活泼,寥寥几笔,一副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晌。——寒山《诗三百三首》
4、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5、文本解读:永远的童年,永远的童趣
6、会须少缓丹青笔,更倩牧童横笛归。
7、《文言写作》|吕先斌ahczlxb@1com
8、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9、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美好时光,总是令人留恋,不能忘怀。本组教材通过一篇篇体裁、风格各异的课文,把我们带进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当一种美妙的亲切感和温馨从字里行间氤氲开来,萦绕心头时,孩子们一定会因此更加热爱和珍视正在拥有的童年时光。《古诗词三首》作为专题单元的第一课,应该能引领孩子们透过诗词构筑的意象,感受童年的诗意,享受诗意的童年,并在感知童趣,领悟情趣,品味诗趣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所以,本课的文本解读,要以单元整体为观照,以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为目标,在“趣”字上做足功夫。
10、定知禾黍胜桃李,何似犁牛问老农。——胡寅《赴宣卿牡丹之集和奇父二首》
11、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唐栖蟾《牧童》
1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13、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4、诸蕃乐岁休戎马,孤馆频年望斗牛。——郑旦《晓发洱海夕次滨川》
15、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16、夜起饭牛鸡未啼,日暮矻矻行千畦。——陆游《禽言》
17、烟草茫茫楚泽秋,牧童吹笛唤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