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士亦有偶合”,可能即暗指韩非。作为使者的韩非,确曾为达成使命而积极活动,虽然功败垂成,也算死得其所。但是,如果否认这一点,而坚持将韩非之死视为“个人利益”之争所造成的所谓“冤案”,就只能说是无视历史事实的一种偏见了。
2、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3、作为外交使者的韩非,对此形势似乎始终缺乏足够清楚的认识,也许其自恃文笔了得,便毫无顾忌地向秦王兜售其包括“弱秦”在内的诸多主张,秦王虽“悦之”,但“未信用”。也许正是看出了韩非终有存韩之念而无事秦之心,李斯、姚贾向秦王进言:“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对此,“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韩非终于因此见杀,客死于秦。
4、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其文学功底之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5、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文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所谓六国“阴通间使”、“内饰诈谋”等语,不仅是历史真实的反映,也可视为秦人总结统一事业中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的历史记忆。到了战国后期,由于秦的实力增长迅速,关东六国针对秦的外交活动也日趋频繁。派往秦国的使者,并非都是单纯的外交使节,其目的也并不仅止于完成礼节性的外交任务,有些人甚至带有极为险恶的政治阴谋。以韩国为例:
6、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7、我们师生共读十一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要想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关注四年级的,还可以关注其他年级的。三年级的邹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主题的寓言,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伊索寓言中的神,中国的寓言故事。五年级的吴洪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寓言中的狼,寓言中的狐狸,寓言中的蛇。六年级的潘学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伊索寓言里的狮子,狡黠的狐狸,狼与羊的斗智斗勇。
8、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扩展资料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9、《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0、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1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2、那咱们来猜猜,他们的结果如何?蝉有可能吸到露水,但是呢?螳螂呢?
13、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14、韩桓惠王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
15、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16、老师来给大家讲讲韩非子其人。韩非子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有远大的报国理想。可他虽然是韩王之子,却并不受韩王重视。所以他就把自己治国的道理用寓言的形式讲出来,希望用寓言故事给国家带来一些帮助。
17、 韩国和秦国,谁是螳螂和蝉,谁是黄雀呀?准确无误,说说你的理由——韩国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18、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韩桓惠王割上d给秦国求和,上d人既不想被秦统治,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率一郡军民降赵。
19、随后李斯一路升任到丞相,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20、在经济上主张抑制豪强奖励耕战, 轻徭薄赋崇尚节俭, 他的重本抑末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普遍意义。
21、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22、《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23、 战国以降,统一观念逐渐成为历史潮流。关东六国为了阻止秦完成统利用使者大肆进行阴谋破坏活动,虽然也曾收到一些效果,但终究是螳臂当车。《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使者活动之成败,固然与其自身能力有关,但最终还是由当时具体形势所决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说得很明白:
24、在韩非的法、术、势思想中,“势”处于核心地位, 其提倡的“主道”、“治道”和“独道”都表现出权势至上的倾向, 主张以势服人;以势治国以势治天下。
25、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篇寓言。主要人物是谁?干了什么事?
26、 但需要指出的是,韩非其人并非政治斗争的无辜牺牲品。作为阴谋“弱秦”的韩国使者,其意图是明显的,行动是积极的,证据是确凿的。《韩非子·初入秦》开篇对秦军事实力大加赞美,所谓“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但随后话锋一转,却说什么“然而兵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候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尽管《初入秦》篇可能有后人附入的内容,但所谓“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却很像是韩非在秦所发言论,其目的无疑是离间秦国君臣,进而为韩国从中渔利。
27、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28、从寓言的小故事中感受大道理,体会寓言故事的道理。
29、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30、 《汉书·沟洫志》记载略同,但郑国之语多了一句:“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样看来,作为水利专家的郑国,在其专业范围之外,对天下局势亦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所谓“为韩延数岁之命”等语,固然可能只是阴谋败露之后的遁词,但是否也正好反映出这是韩人的缓兵之计呢?宋人林之奇就认为韩人此谋,只是“偷生苟活”者的拙计,于事无补,适得其反,可谓颇有见地。但他认为韩人在秦修郑国渠的数年之中只是得过且过,未能有所作为,似乎过于苛求了。以韩国的实力而言,显然是不可能与秦正面抗衡的。而所谓“齐、楚之君皆庸黯懦愚,故遂蹈其计中而不悟”,则反映出秦人外交活动的卓有成效。注重实际效用的功利主义精神,是秦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3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河南西平县人(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融为一体,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儒、道、墨、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着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32、 战国以降,群雄逐鹿,争斗不休,这一历史背景为游说舌辩之士提供了施展才能与抱负的广阔舞台。这一类人,大概可视为外交使者,典型者如苏秦、张仪等,以游说诸侯而取卿相,纵横捭阖,名显当时。对此,《孟子·滕文公下》中曾有人感慨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虽然孟子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而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应当指出,像这样一言合意,立取卿相的行为,其实是当时士人的普遍追求。《韩非子·奸劫弑臣》:“适当世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之处。”士人类似心态的记载还有不少,无疑都或多或少地具备较为鲜明的时代烙印。
33、自出《韩非子·安危》。这两句大意是针刺骨上的病毒,局部感到小痛而整个身体却得到长远的健康;耳听深刻的忠言,心里感到小不舒服而国家却得到长久的洪福。
34、出自《韩非子·五蠹》篇。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
35、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36、《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37、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38、《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39、据史料可考,韩非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40、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4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篇寓言。主要人物是谁?干了什么事?
42、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43、可是,这则寓言的作者,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听老师读。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你读。
44、韩非的国家学说以阐明君主权势为重点,集中讨论君主如何拥有, 如何保持权势的问题。
45、《史记·李斯列传》也提到郑国渠事件:“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于是便催生了名垂千古的《谏逐客书》,秦王读后,深为折服,“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由于使者活动而引起秦国政局巨大动荡,水工郑国功不可没。不妨试想,如果逐客之议得以实行,秦所损失的将不仅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富强之道也无从实现,而战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恐怕都会发生偏转,其后的历史面貌也必将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迥然有异。然而,历史在此并未偏离正确的轨道,其原因当然与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知人善任有关,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秦文化所蕴含的实用主义取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后是由秦来完成统一大业,确实并非历史的偶然。
46、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含蓄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的故事。
47、出自《韩非子·大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48、这个作者一定很了不起,他是谁,你们知道吗?
49、作者介绍:李斯,男,1983年生,湖南长沙人。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现为湘潭大学历史系讲师。
50、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51、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52、作为韩国上层贵族代表的韩非,也曾出使秦国,其事当在李斯上《谏逐客书》后不久,《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可见韩国使者阴谋败露,反而加速了秦攻韩的步伐。但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热衷权术和志在一统的秦始皇读到韩非著作后,颇为欣赏,因而产生了将其收为己用的念头,“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韩非是荀子门下高足,早年曾为国事屡次上书韩王,但均不见用,失意之馀,只得退而著书立说。虽然如此,韩非想要挽救其国于危难之中的志向并未改变,而他也终于在人生的暮年得到韩王任用,作为“弱秦”的使者来到了秦国。那么,他是如何开展其阴谋活动的呢?史称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恐怕不能像一般的舌辩之士那样取悦君王,但他一到秦国,便向秦王提出伐赵以存韩的建议,今本《韩非子·存韩》即是明证。然而,《韩非子·初见秦》却有劝秦王攻韩之语,有学者以此为据,加上《韩非子·亡征》中的片言只语,便断定韩非其实是不忠于韩国,而有事秦之心,但却被人陷害致死,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初见秦》篇不太可能全为韩非自作,而《存韩》篇所载劝秦攻赵以存韩是可信的。
53、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认为赏罚对官对民都应一样,不论上下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赏罚得当,公正严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使百姓乐于奉公守法。
54、而当时跟李斯一起在荀子那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韩非的人,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木“、”势“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极力提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讲求以法治国,替代了国君专制的制度。
55、关注清影小语,你会读到更多的寓言故事。从小故事中体味大道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56、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57、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58、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59、(好书推荐)《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60、《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61、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62、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两句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63、比喻有所凭借,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64、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65、清影小语11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咱们四年级的主编是郝佳宁老师。佳宁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古代寓言,你们都读了吗?
66、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67、培养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化的热爱,弘扬学生爱国意识。
68、佳宁老师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跟学射有关的,都有哪些寓言?(回答正确)第二个主题是跟动物有关的,你们都读了哪些?第三个主题是跟匠人有关的,有哪些?(记得真清楚)
69、下面咱们先做个游戏,看图猜寓言。大家准备好了吗?好,游戏开始。
70、老师给你们又带来三则寓言,大声读出他们的题目。
71、《史记集解》引《战国策》曰:“秦王封姚贾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梁监门子,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大盗赵逐臣与同社稷之计,非所以励群臣也。’王召贾问之,贾答云云,乃诛韩非也。”
72、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73、韩非先后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74、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75、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办事处李斯楼社区)。其字号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元人吾丘衍《学古编》等书则称其“字通古”,可靠度存疑。
76、他们的目光只放在眼前,不注意着背后,这就是它们的命运。
77、战国时代的七个国家中,韩国是最弱小的。韩国西边的敌人秦国却十分强大,韩国一直对秦国小心提防。在一次秦国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秦国战败了。这位昏庸的韩王便认为秦国的实力不过如此,开始整天吃喝玩乐,贪图眼前利益,不再担心秦国的威胁。此时,韩非子向韩王讲述了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劝告韩王注意防范。
78、为秦国出谋划策,建议秦王离间各国君臣。对于六国,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随后升任为客卿,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秦王果然采纳。
79、情境二:超市买牛奶可以赠毛绒玩具,可是毛绒玩具不单卖,小明就全买了,因为小明喜欢的只是那个毛绒玩具。
80、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扩展资料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81、同学们,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82、拿出我们的阅读单,认真默读这三则寓言。老师有两个阅读要求,抬头看。①圈一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画一画主要的事件②想一想这三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之处。
83、《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84、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85、在故事中,蝉做了什么?(出露珠)却忽视了什么?
86、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87、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88、所有这些寓言都出自一部古籍——《韩非子》。两千多年来,即使星回斗转,即使沧海桑田,但这些寓言带给我们的道理却是永恒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见到这些寓言中的错误,老师给你三个情境。咱们来猜猜,这些错误符合哪个寓言?
89、韩非出身韩国宗室,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战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90、(好书推荐)《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
91、重点:理清人物、事件,从寓言的小故事中感受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