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1、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2、第四句更是非常精彩,“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以地为床以以地为床以天被、为帐篷。周围乃是一片苍茫大地,牧童和老牛在一起,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躺下来看到天空一轮明月。
3、①仔细观察,发表见解。
4、引导学生抓住“青青草”“相媚好”“最喜”“卧”等词语领悟令人陶醉之情趣,并结合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内心的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6、《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7、师:你最积极,就你吧。
8、A草铺横野六七里(教师相机指导,从“铺”感受到牧童生活环境的自在)
9、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10、探析牧童这个意象,可以拓展一组关于牧童的古诗,总结牧童身上的特点,如身披蓑衣、手持短笛、与牛为伴等,总结牧童代表的是一种闲适生活,到此为止即可。如果学生能力强还可以区分一下牧童的类别,一个是现实化的牧童,是劳累的,被放牧束缚自由的;个是诗人理想中的牧童,是不羁的,无拘束的。后者的牧童才是一个意象化的符号。
11、喻绽夜读▏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
12、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3、师:你是怎么体会到诗人被陶醉的?
14、师:是啊,生活清贫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鸡鸭成群,荷叶田田,一家老小各得其所,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
15、相比儒家在古代被奉为正统思想,佛家是来自国外的文化传播,道家思想可谓是我们国家最原汁原味的文化体系。从老庄哲学发端开始,虽然历史上极少有哪一个朝代真正把道家思想作为立国之本,但是却并不妨碍它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至少延续几千年,从未断层。
16、古诗题目是《牧童》,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也就是吕洞宾。
17、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8、拿起笛子,对着夕阳,高兴就多吹两下,不高兴,索性就不吹或瞎吹。
19、诗人把目光聚焦在两个渔童身上,着力于描写渔童的稚气行为。对两个小家伙在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的同时,诗人对儿童的那份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并融进其中,与“两小童”心领神会,与诗人产生共鸣,童趣诗趣便在学生的心中相映生辉了。
20、出自:唐代·崔道融《牧竖》
二、
1、师:恩,第二组举手最快,你们来说。
2、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美好时光,总是令人留恋,不能忘怀。本组教材通过一篇篇体裁、风格各异的课文,把我们带进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当一种美妙的亲切感和温馨从字里行间氤氲开来,萦绕心头时,孩子们一定会因此更加热爱和珍视正在拥有的童年时光。《古诗词三首》作为专题单元的第一课,应该能引领孩子们透过诗词构筑的意象,感受童年的诗意,享受诗意的童年,并在感知童趣,领悟情趣,品味诗趣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所以,本课的文本解读,要以单元整体为观照,以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为目标,在“趣”字上做足功夫。
3、片断设计举例一(《舟过安仁》)
4、师:你们的头,都快摇成拨浪鼓了,你来说说吧。
5、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舟过安仁》这首诗语言浅白,充满情趣,诗中描绘的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慧机敏。这正体现了诚斋体的“活法”。这种“活法”还可以从他的另外几首田园诗作中一窥端倪,如《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等。而这首诗对童趣的表现更直接,更率真,更具感染力。
6、师:哦,从中读出草地的多,笛声的悠扬。先别急着坐。
7、讨论反馈:淘气的、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无拘无束、贪玩的野小子等。
8、线上视频作业,老师线上批改指导,让你在考试前了解到自己的强势和弱势,好找到提分的关键点。
9、展开全部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横野:辽阔的原野。笛弄:吹笛弄:相合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10、②各抒己见,初悟情趣。
11、所以前面的这两句唐诗,显然就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概括所看到的场景。也是为后文当中主人公的出出现做好铺垫。果不其然,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就写牧童吃饱了饭以后,就已经是黄昏时候。
12、翻译: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3、读完诗后,你发现了怎样的牧童?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让学生充分读,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先说说自己的自己感受到牧童形象,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哪个词感受到。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牧童生活环境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悟中总结牧童的人物形象)
14、师:你是从哪个字看出草地的广茂呢?
15、想与其他准备面试的小伙伴交流吗?
16、主播介绍:竹影,现居济南,爱好朗读、写作、旅行和一切有趣的事情。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追寻诗和远方,期待与您同行!
17、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8、牧童的生活你们喜欢吗?是啊,我们的诗人吕岩也喜欢,也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以故事形式出现诗人吕岩的资料:八仙过海)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生活的环境,为何向往这样的生活!)
19、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20、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
三、
1、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2、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3、释义: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4、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5、但诗歌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生存的希望,给人以美学的享受。
6、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7、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8、(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引入古诗《呈钟离云房》《闲题》《题凤翔府天庆观》,加深学生对诗人为何写牧童这个形象的理解,并在诵读中感受到诗人在经历了生活的动荡后,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感悟诗人的情怀。
9、释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0、(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2、他想打几个滚,就打几个滚;他想翻几个跟头,就翻几个跟头;累了,就可以枕着手臂,躺在草地上,看云儿飘过,听虫声唧唧……
13、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4、(2)带着画面再吟诵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5、从资格证到考编,陪你一直战到最后!
16、积累词语的环节放在第一句诗后面,会不会优点生硬?打断了对诗的体会?
17、原文: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8、4月24日,陈洪峰校长针对第二次修改教案,给出意见: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现在的酒家是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那种叫“杏花村”的酒十年涨了好几倍的价,“牧童”也没有了遥指的潇洒了,或许他们站在酒家门前当了车童和保安,正在躬身导引衣服光鲜的顾客,或许他们正端着盘子穿梭在西装革履之间,人们饭饱酒酣之后,乘坐车子一骑绝尘而去,留下狼藉的杯盘,谁还记得那首押韵的唐诗呢?
20、(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四、
1、原创首发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2、(1)引导结合课文插图,指名吟诵,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承:整体感受牧童形象
4、反思:初稿的设计想到让学生积累词语,却未想到在积累的同时可能会打破古诗原有的意境。在意象部分讲解时,只是出示意象,比较僵硬,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生动活泼的特点,且对“牧童”这个意象理解不透,只是通过简单的一首诗就让学生去理解,稍显牵强。所以,在听完工作室各位老师的意见后,对原稿进行了二次设计,以下是第二稿,红色为修改部分。
5、师:你手举的最快,你来说。
6、牧童遥指阴森处,杳杳孤村怎能去。
7、入:抓关键词体会牧童形象
8、师:你来说,是的,牧童吹着清脆悦耳的笛声。
9、牧童的生活你们喜欢吗?是啊,我们的诗人吕岩也喜欢,也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以故事形式出现诗人吕岩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生活的环境,为何向往这样的生活)
10、江村一雪复一雪,三白丰年与玉屑。多事诗人要闲管,想像高唐写奇绝。真曾质明杖屦无,前随牧童后樵夫。
11、出自:宋代·雷震《村晚》
12、牧童骑黄牛”出自: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所见》,全诗原文: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4、出自:清代·袁枚《所见》
15、诗人对于牧童寄寓的美好形象,不正是诗人保持童心,保持怜悯之心,保持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柔软之心么。
16、学生自主研读,再互相交流启发,然后组织师生对话。
17、是啊,正因为吕岩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写了《牧童》这首诗,其实我们的诗人吕岩还写了很多其他的诗歌,现在我们继续来去看看,这些诗歌,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出示诗歌《呈钟离云房》《闲题》《题凤翔府天庆观》。
18、牧童无枕簟,但铺明月卧。
19、那场清明雨,从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下了,诗人杜牧要雨读成了自怨自艾的眼泪,后来很多人读这首诗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流泪,仿佛从唐朝开始,天空就是一只流泪的眼瞳,地上的树木只是挂着雨滴的睫毛。
20、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五、
1、有关踏青看花,我举两首诗为例。宋代的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这样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朝的王磐在《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也有这样的诗句:“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这是风和日丽的清明,古人们陶醉在骀荡的春风和迷人的春色中,多年以后,我似乎还能够从这些诗中听到婉转的黄莺啼声和染上花香的笑声。这样的清明,即使下点雨,快乐不会减少多少的。